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

【經濟101】滯脹 Stagflation

滯脹 Stagflation

當經濟增長時,由於人人錢多了,貨品價格通常會逐漸上升;而當經濟衰退時,可能會出現價格不增甚至下降的情況。但有一種經濟現象稱為「滯脹(Stagflation)」,即經濟衰退、失業率高,但貨品價格卻上升

回到1970年,當時油價急劇上升,導致公司生產和運輸成本急遽增加。為了避免虧損,公司不得不加價,這對生意額和利潤產生了影響,最終仍迫使公司裁員。失業率上升,消費意願減弱,經濟狀況每況愈下。

近年的疫情再次導致運輸成本急劇上升,直接影響貨品價格。對於進口依賴較多的國家來說,貨品價格上升導致通脹加劇。另一方面疫情同時也對大部分公司的業務造成了影響,例如餐飲業、旅遊業等行業首當其衝,生意大幅減少甚至倒閉,失業率顯著上升。

要解決滯脹問題,需要採取多種措施。僅靠加息抑制通脹可能會使公司借錢成本增加,難以經營。因此,除了貨幣政策外,政府還應該採取適當的措施,例如減稅、鼓勵就業等等,以確保公司能夠繼續運營,市民能夠持續消費,從而平衡通脹壓力並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。

2024年1月4日 星期四

【百萬資產大道】2023年12月31日

【百萬資產大道】2023年12月31日

大叔持有的流動資產主要是現金和股票,而短期負債是信用卡和短期貸款。截至12月31日,大叔的淨資產 = HK$82,988.62 (和上個月比🔼HK$100😌)

因11月時提醒自己12月是聖誕節和大除夕,最後反而沒有太大支出。
雖然12月有舊同事飲宴,另外決定報名afterwork.startup的AI電商課程(未上課已覺得物超所值),所以支出多了,但因為股票組合的輕微升幅而抵銷。

回顧整年的淨資產由HK$124,571.14下跌至HK$82,988.62😶,主要原因是家裏多了一位新成員,支出大了。

但隨著2024年一月份人工調整,加上6月份將有其中一筆債務還清,所以2024年大叔對淨資產增加是樂觀的😄。

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

【生活閒談】2023年

[從我們到我們三人]
其實由太太懷孕開始,生活和支出已開始慢慢地改變。當BB出世後,生活上確實和以前不再一樣,每天放工都盡快回家幫手照顧兒子,希望太太可以輕鬆些。不知不覺兒子已經差不多半歲大了,雖然期間都多進出醫院,但現在都算是健康成長中。

[半桶水大叔IG]
大叔因不懂畫圖和設計,所以未曾想過可以為「半桶水大叔」開一個IG。但自ChatGPT火熱起來並深入民心、和AI造圖出現後,已經初步解決了大叔這方面的問題,所以4月開始嘗試用IG分享大叔的想法,希望能夠表達得越來越好。

[跑步暫停]
6月時曾經跑步距離達到16公里,離目標20公里指日可待。但就在這個時候左腳受傷,因重複性受壓而患上「後徑肌腱炎」,所以暫時不能再跑步,直至康復為止。

[工作要自律]
自上年轉了新工後,大部分時間都可以準時放工回家幫手。而唯一要顧慮的是在這份工作的成長是減慢了,需要十分自律地學習新知識去增值自己,不然就很容易和世界脫節。

[斷捨離]
斷捨離心態已成為生活態度,不會隨便放多一樣東西在家裏,或公司位置上。但家裏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,仍有很多物件和書本要處理,必然是一項持久戰。

[百萬資產大道]
有點不堪入目,由12萬跌至8萬,到年尾才開始穩定下來。果然沒有經濟負擔時就要開始儲錢、學習理財,不然就會好像大叔這樣,為了增加現金流入,要將錢撥來撥去,左慳右慳。

可以和同道中人互相交流理財、斷捨離、生活習慣等等。寫這個Post時再一次清晰了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事,可以為2024年計劃一下。

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

【經濟101】量化寬鬆

量化寬鬆,錢從天而降

當經濟衰退的時候,都會聽到國家宣佈「量化寬鬆」政策。坊間很多時候都是用「印銀紙」來形容,但其實是怎樣印出來的?

以美國為例,當實行量化寬鬆時,聯儲局FED就會大量購買由銀行出售的美國國債、公司債券,這個動作讓資金流到銀行。當銀行資金充裕時,加上伴隨的低息政策,個人或企業就能夠以低成本向銀行借貸,用來進行消費、營運生意和投資等等。因巿場上流動資金的增加而刺激了經濟活動,挽救衰退中的經濟。

雖然實施量化寬鬆能夠挽救衰退中的經濟,但因為「印銀紙」使巿場資金增加,間接令到資產價格上升而造成通膨脹。另外因為借貸很多時都是偏向公司或有錢人,所以他們能夠借錢來購買更加多的資產,進一步拉開了窮人和富人的距離。

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

【斷捨離】雜物隔開了自己和應該過的生活

雜物隔開了自己和應該過的生活

雜物就是我們不喜愛亦沒有用處的物件,它們不單止佔據著我們的空間,也同時佔據著我們的心靈。首先雜物不會使我們感到開心,而且當雜物多起來時,更加會形成混亂和壓力。它們使我們無法集中精力,無法專注於重要的事情,阻礙我們擁有一個簡單、有意義的生活。

這個物品對我來說重要嗎?
可以想一想它是否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目標,如果不是的話,可以考慮將其捐贈、賣掉或丟棄。

這個物品是過去的回憶?
如果這個回憶暫時仍很重要,可以選擇保留這個物品。但如果它佔據空間並慢慢變成一種壓力,就應該學習放手,讓自己有更多的空間和自由。

「少一點雜物,慢慢走進理想中的生活。」

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

【生活閒談】不停滑手機

不停滑手機

剛拿起手機時只是想檢查一下有沒有信息需要回覆,誰知回過頭來發覺已經看了幾段YouTube、幾篇文章、數十個IG帖子。而時間就這樣過了一個小時甚至是一個週末的早上,原先安排好的計劃也被打亂了。

毫無疑問手機已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(甚至是身體的一部分也不為過),是必需品但又很容易使用得過量。當中手機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,導致睡眠質量下降。而手機的碎片化資訊會讓人難以集中注意力,降低學習和工作效率,整個人可能變得急進和短視,亦會影響執行長期目標的能力。

那如何改善手機使用呢?

  1. 工作時,把手機反轉放下,這樣就能減少了被彈出的信息吸引了眼球。
  2. 利用蕃茄時鐘,在完成一段固定的時間後再查看手機,將其當作獎勵。
  3. 將手機放到遠一點,進行其他活動,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整個晚上都沒有用手機。
  4. 在使用手機時,可以停下來,思考一下自己當時拿起手機的原因,是出於有目的地查看資訊,還是無目的地滑動。

當改善了手機使用的習慣,整個人也會隨之產生改變。

2023年12月9日 星期六

【經濟101】利率政策

宣佈利率政策

平時都會聽到媒體報導加息或減息,由2008年金融海嘯到2020年,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是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。但近來因美國不斷地加息來壓抑高通賬,大家都從不同層面感受到利率政策對生活的影響。

銀行定期
由以往近乎沒有利息(1萬元一年定期,只有1元利息),到現在4%-5%。因為定期基本上是沒有風險,所以很多人都會把部分現金做定期以收取利息。

貸款供樓
加息令到房屋按息率和最優惠利率都增加,所以每個月的供款不斷上升。如果沒有加薪或額外收入,生活上就會少了錢可以使用。

私人貸款
加息後,私人貸款的成本都高了,要做套息動作比低息時候難多了。大叔記得以前低息環境下無低押貸款,月平息可以做到0.08% - 0.12%,但而家未必可以做到(如果貸款金額較大應還有可能)

投資選擇
債券或收息股因為加息而變得沒以前吸引,資金流向風險較低但回報差不多的投資標的,所以債券和收息股價格不斷地下跌,情況應持續到停止加息甚至開始減息。

日常生活
今次加息,有些人因為供樓而需要減少其他開支;有些人選擇做定期希望可以收息多些被動收入;有些人因為貸款成本增加而延遲擴充業務。我們未必完全明白利率政策的決定和最終影響,但我們在生活中總會因為加息或減息而有相對應的行動,和我們仍是息息相關的。